这是一个非常典型且重要的问题。针对您所在的专科学校背景和社团成员(多为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我的建议是:必须坚持“先数模电基础,后EDA工具应用”的教学顺序。这不仅是合理的,更是最高效、最能激发学生长期兴趣的培养路径。
具体来说,直接让没有电子学基础的高中生接触EDA,他们会陷入软件操作的迷茫中,不知为何布线、为何设置参数,最终只能机械模仿,沦为“画图员”。而先教授数模电,哪怕是最核心的概念(如欧姆定律、晶体管开关作用、运放放大原理),都是在为他们构建解决问题的“思想工具箱”。当他们理解了电路为何如此工作,再引入EDA这款“神兵利器”时,他们才会恍然大悟,明白软件仿真、PCB布局每一步背后的物理意义,从而真正利用工具去实现、验证并优化自己的创意。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闭环,能让学生从“模仿者”成长为“设计者”,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实现社团人才培养的最大价值。教学上可以理论结合小型项目(如先讲放大电路,再用EDA仿真并绘制PCB),效果会更佳。#嘉立创EDA校园讲师#
硬创社

登录 或 注册 后才可以进行评论哦!
还没有评论,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