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理图
- 原理图器件
原理图中的器件,只是一个符号。如果不带有仿真模型,那么它只是一系列图元
组成的,能够说明器件管脚数量、管脚名称以及管脚属性(Passive,Output, Input, Input/Output,Open Collector,Open Drain,Internal Pull-up,Internal Pull-Down,Source,Drain,Logical High Effective, Logical Low Effective)的符号。
- 原理图器件标号
原理图器件标号,是人机接口和PCB布板要关注的部分。标号的唯一性作为限制条件,可以防止错漏元器件、网络表错误等。
- 原理图连线
原理图中器件管脚之间的连线,表示器件连接的逻辑关系。有的原理图可以将连线赋予约束条件,如差分线、等阻抗匹配
线等。原理图连线可以通过实体连线、网络名、原理图间名称来实现。
- 原理图分层设计
有的EDA工具是支持原理图分层设计的,有的甚至可以将原理图模块作为可以复用的设计,像软件编程中的子程序
一样,被多处引用,元器件也会自动拷贝成多份,并且都有唯一编号。
- PCB板
- PCB 板材
- 定义PCB的板材以及厚度,如FR4板材、FPC软板、FPC加强板。
- PCB 元器件 (PCB Footprint)
PCB元器件封装,如果是强约束条件,可以是与原理图器件的管脚数必须一一对应,否则就报DRC错误; 也可以是弱约束条件,即原理图符号和PCB封装的管脚数不一样,DRC可以报错误,也可以不报错误,看个人习惯选择合适的EDA工具。
- PCB 板导电层的层数
PCB板可以是单层板、双层板
、多层板。一般情况下的多层板,板子导电层的层数是偶数,不会做奇数层板,因为奇数层板容易造成板子弯曲和翘曲,不好控制质量。
- PCB 板上的孔
PCB板上的孔,有多种形式。
:孔的内部涂敷金属层,将PCB板的上下两层连接起来。
通孔:从PCB的一层打穿到另一层,是穿透孔。
机械孔,非金属化孔
:孔的内壁没有涂敷金属层。在多层板中,除非特殊设计,机械孔严禁做金属化孔。
埋孔:孔连接了内层导电层,表面看不出来的孔。
- :从一侧打穿到某一个内部导电层的孔。
- 阶梯孔:孔的直径从一层到另一层,经过一个突变,类似于阶梯。
- 槽孔:指不是圆形的,需要钻头以外的其他设备辅助加工的孔。
- PCB 的各个层
- 丝印层:PCB板上印刷的字符,一般是白色为主,与电特性无关,一般用于器件标号、Logo、版本号印刷等。这一层不是必须的,PCB板没有这一层,对电路功能没有影响。
- 阻焊层:PCB板上在焊盘之外的区域涂敷的能耐一定程度高温、对融化的锡不浸润的材料。融化的焊锡会因为表面张力
,从阻焊层脱离脱落。阻焊层有绿色、蓝色、红色、橘色、黄色、黑色等等,看PCB板厂家的能力和用户的选择。这一层也不是必须的,没有这一层,不会影响PCB的功能。涂敷阻焊层是方便元器件在PCB上焊接,走回流焊或者波峰焊
- 以及点焊,涂敷阻焊层不容易因为沾锡而造成短路。
- 导电层:这一部分包括布线、焊盘、以及内层的导电铜皮,与焊接完毕的元器件一起组成了一个电子系统。这一层是必须的。
在EDA软件中,有更多的图层和元素,来辅助完成这三个层的设计,以及PCB自动贴装、焊接的流程。
- 原理图捕获、PCB Layout的一般流程
- 原理图捕获 Schematic Capture
这个阶段是原理图生成阶段,又称为原理图捕获。
- 器件选型和封装选型
这一部分看起来与原理图设计无关,但却是原理图设计阶段首先要确定的条件。同一个器件,有不同的封装,可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
- 自定义的原理图符号库
一个原理图很可能要用到一些原理图器件库中没有的器件,这时要自己来做一个器件符号,存放到自建的原理图符号库中。如果使用PCB Footprint不是标准库里的,或者找不到已有,还要建立器件对应的PCB Footprint。
- 原理图元器件放置与连线
将需要的元器件符号,放置的原理图中。可以是一整页,也可以是多页。
这一阶段可以不用管元器件的标号,有重复的没有关系,以电路设计和逻辑功能为主。
按照设计,连接原理图中放置的器件。
原则上,放置的原理图符号,其管脚标号数量,与PCB Footprint是相同的,不能多也不能少。
如果用网络名来完成连接,那么要避免在同一个导线上使用多个网络名称。即任何一个连线网络,其网络名是唯一的。
- 添加原理图元器件封装
填写每一个元器件符号实体对应的PCB Footprint实体。这个PCB Footprint要与PCB Layout工具描述的一致,一般只是一个名称。有些EDA软件是将原理图库文件包含了PCB Footprint,这种方式并不推荐,我推荐原理图捕获和PCB Layout是弱耦合,或者解耦合的,即这两个步骤完全可以在不同的EDA软件工具里来做。
- 原理图元器件标号重新标号
将原理图中的器件标号,重新进行标号。标号的规则依照企业规定或者个人喜好来定。可以用等长标号、跟随图纸标号、不等长标号等。
- 进行DRC检查
DRC检查包括IO特性、元器件放置栅格、连线栅格、PCB Footprint匹配等。
- 生成网络表
生成PCB Layout工具需要的网络表格式。
- PCB布板布线 PCB Layout
PCB布板布线,与原理图设计可以是互相独立的,也就是说,我可以在一个工具里做原理图,生成网络表,然后将网络表导入到另一套EDA工具中,调用另一套工具的PCB元器件库,来完成PCB Layout。
- 检查所有的PCB Footprints
这一步,是检查是否所有的PCB Footprints全部都与实物对的上,不要出现器件无法焊接在板子上的情况,以及起始位置标注不明确、甚至标注错误器件。
- 确定线路板层数
根据需要,确定号线路板导电层即铜皮的层数。
- 确定坐标原点
确定PCB Layout的坐标原点。有的PCB Layout工具,坐标原点是可以随意变动的,这样会导致元器件和定位孔很难定位,因为会产生坐标尾数。
- 绘制板框和定位孔
绘制线路板的板框、开槽、切边、放置定位孔等。定位孔位置固定之后,要进行锁定,防止无意中移动而不知道,导致PCBA无法安装。
- 绘制限制区域
将限制区域分类,分别绘制,例如禁止放置元器件区域、禁止布线区域、禁止过孔区域等。
- PCB Layout 工具导入网络表
使用PCB Layout工具,导入原理图生成的网络表。如果对应的所有器件都能找到,那么就算成功导入网络表和PCB Footprint了。如果要与结构设计做紧密配合,最好有每个元器件的3D Step文件。如果是自己建的封装,可以请结构设计人员协助绘制元器件的3D Step文件,然后再导入到封装库。
- 设置元器件栅格和布线栅格以及元器件放置规则
设置元器件栅格,英制或者公制都可以,看设计需要。设置这个栅格,主要目的是将元器件位置坐标与贴片机精度公差做匹配,减少贴片机放置元器件的误差。
设置布线栅格,是为了均匀布线,美观漂亮,优化电路性能。
- 放置元器件
根据设计要求和电气特性,以及网络飞线的拓扑情况,放置元器件封装 PCB Footprint。
- 锁定元器件
将某些位置确定的元器件的位置锁定,防止错误操作或者无疑中移动了元器件。注意:在 Cadence中,锁定了的元器件无法更新PCB Footprint,必须解锁后才能更新,更新完成以后,再进行锁定。
- 设置布线规则
布线规则包括:
通用布线最小间隔;
关键网络布线最小间隔;
电源线最小宽度、最大宽度、推荐宽度;
信号线最小宽度、最大宽度、推荐宽度;
差分线最小宽度、最大宽度、推荐宽度、长度匹配;
内存地址线数据线阻抗匹配、间距、等长约束;
Mipi线等长约束、阻抗匹配;
过孔大小约束;
布线拐角约束等。
- 布线
- 电源网络
对于数字电路来说,先布置电源网络。如果有内电层和内地层,内电层或者内地层根据需要进行区域划分。有内电层和内地层,在电源和地方面的布线要方便很多。
- 自动布线
电源网络布线完成以后,可以使用自动布线工具对地线除外的网络进行自动布线,然后再进行手工调整。PCB的自动布线越来越成熟,设置好约束规则以后再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加快出图速度。
- 手工调整
对自动布线的结果不满意,可以进行手工调整。建议使用具有推挤功能的PCB Layout 工具。
- 连接地线和覆铜
布线调整完毕以后,进行地网络覆铜,再将需要没有覆盖的区域用过孔连接进行覆盖。最后去除覆铜死区。
- 检查接地热风焊盘 Thermal Relief
线路板铺地以后,接地的焊盘如果没有制作热风焊盘,在焊接时因为热量通过铜箔散失较快,容易出现焊接不良。检查所有的接地焊盘,除非特殊设计,建议所有的接地焊盘都采用热风焊盘。下图是热风焊盘示例,一个通孔接地焊盘,在覆铜时,通过一个十字花来连接地网络。
- 模拟电路以及小信号放大电路布线
现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得难以处理的模拟电路和小信号放大电路设计简化,我们一般很少接触到。
有时候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会使用模拟电路和自己规划的小信号放大电路。
模拟电路和小信号放大电路要看情况进行覆铜。多数情况下是不能直接覆铜的,因为会产生比较复杂的、难以处理和诊断的寄生电容。
- EMC因素考虑
- 电源纹波
- 系数:电源纹波系数如果指标不好,要对电源做一些处理。其中中频部分和高频部分是比较容易处理的,低频就难以处理,偶尔有使用电感和磁珠也效果不佳的。
- 高频磁干扰:往往来自于铝壳的交流电机,其交变磁场容易对环路造成干扰。
- 各种无源器件的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实际的电阻电容等器件都不是理想器件,有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在小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个因素。
- PCB Layout DRC
PCB Layout全部做完之后,进行DRC检查。除非特殊要求,允许有可控的DRC错误,否则要求DRC全部通过。
靠人工去检查PCB Layout的错误是不现实的,可靠的、省力、省时的途径,是原理图做好设计,更新到PCB Layout,根据设计规则和约束条件,做DRC检查来排除错误。
常见的Fatal DRC错误:
- 未连线管脚或者网络,即飞线;
- 短路;
- 导体铜箔间距过小,包括布线之间、焊盘与布线、焊盘与Pologon、布线与Polygon等。
- PCB Layout 元器件标号重置后与反标
布线完成以后,将PCB Layout的元器件标号按照在板子上的位置顺序重新标号,便于查找和调试。
在原理图侧,从PCB Layout反标回来,将器件标号按照PCB Layout的标号重新标注,让原理图和PCB Layout的器件标号重新同步,便于原理图与PCB图互相查找和对照。
PCB Layout 器件标号反标,又称为 Back Annotation,有的软件支持,甚至可以跨设计工具反标。有的不支持,就不能进行这一步了。
- 调整丝印层
调整丝印层的字符大小和笔画宽度。这一项与制板工艺水平相关,工艺水平高的,字符可以小一些,否则字符要调大一些,以能够辨识为准。调整丝印层字符的位置和方向。丝印层的字符和线条,不能覆盖到焊盘、通孔和过孔上,不能被元器件压在下面。
丝印层字符方向按照CAD绘图习惯,朝向两个方向,便于查找和辨识。水平放置的字符,正向放置;竖直方向的字符,朝向右方,即头向左歪可以正向观察。
器件很集中的区域,放不下标号字符,可以在某个空闲的区域,放置字符,再用标线指示。
有些字符需要隐藏,也要做相应修改。
在MP阶段的成熟定型的PCB,可以只保留版本和LOGO,将标号等丝印层元素全部隐藏。
- 放置版号和LOGO
在线路板的空闲位置,放置版号以及LOGO。
丝印层、铜皮层都可以放置版号以及LOGO。PCB设计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板子都用唯一版号用来辨识不同时期的产品,防止新料旧料混淆。制板厂有时会将客户编号打到PCB板上,这个客户编号往往是跟下单者关联的,不能作为PCB版号来使用。如果一个设计有多人参与,多人下单,或者中途转换负责人,这个客户编号往往会编号,导致PCB版号辨识困难,物料管理很难理清。

登录 或 注册 后才可以进行评论哦!
还没有评论,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