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说到软路由或NAS,大多数人脑海中多半浮现出那些多网口的小黑盒,或者价格感人的群晖(Synology)。相信不少玩家都会选择All in One方案——一台主机,搞定软路由、NAS、流媒体等。
淘宝上类似设备琳琅满目,性能配置应有尽有。但作为一名电子攻城狮,就是喜欢手搓个性化轮子成功后的喜悦。既然如此,那就挑战一下,看看能不能造出一台独一无二的All in One硬件,比如用4层板,甚至2层板,来点不一样的。
经过一番钻研,发现还真能折腾出来。下面慢慢和大家唠一唠这个自(手)研(搓)路(轮)子(子)。
网卡选型
网卡速度有快有慢,普通家用1G、2.5G已够用。高端领域就更刺激了,有10G、25G甚至40G的,光口光速互联,快的飞起。值得一提的是,10G也有电口版。
这些通常是标准的PCIe板卡,如下图所示的INTEL X540-T2 双口万兆网卡,板载2个10G电口。
虽是服务器拆机货,但便宜耐用(60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用它主要是因为我家里没有光口,都是电口,省下折腾光模块的钱。10G网口理论上能跑满1GB/s,内网传文件绰绰有余,谁用谁说香。
硬盘选型
机械硬盘组NAS?嘿!“哒哒哒”炒豆子的声音烦死你,特别是企业盘。现在SSD价格和机械硬盘差距越来越小,何不一步到位上静音又高速的SSD?速度快,无噪音,悄悄藏在床底不怕吵。
那么如何在一块主板上安装多个NVMe SSD呢? 不少主板都有M.2 M Key插槽,但数量通常最多只有2个。NVMe SSD使用的是PCIe通道,不少主板的PCIe插槽比较多,那么是否可以转换呢?
原来还真有,如下图这种的。 只要主板支持PCIe通道拆分,就可以插一堆SSD。
主板选型
现在可以确定,网卡要插、SSD要插,主板PCIe插槽肯定要多。而我又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我给自己设定了3.5寸以内的体积挑战,毕竟越小越酷。
一开始想走ARM路线,比如树莓派CM系列。但看到只有1路PCIe 2.0 x1,瞬间泄气;查查其他ARM模块,资料和适配都让人流汗,我买个模块还要被问一堆项目信息。。。于是果断看看x86路线。
在今日头条无意看到LattePanda Mu,十分对口味。它用的是N100 4核处理器,金手指接口可配置成最多九条PCIe x1,也可自行配置成2组PCIe x4, 4组PCIe x2等等,非常灵活。官方还开源了底板的原理图和PCB源文件,BIOS也不藏着掖着,价格也还能接受。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发布了高性能版本:酷睿i3 N305处理器,8核心16GB内存,尺寸、接口直接无缝切换。等哪天心血来潮,上i5、i7,说不定都能通用,留足了升级想象空间。
硬件框架
这么一梳理,整体架构已经很明朗了。
基于LattePanda Mu的平台优势,把我想要的功能模块(网卡、硬盘、各种扩展口)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搭配几种典型用法,脑图一画,清晰得不得了。
根据这个框架,可能有3种典型的用途,如下图:
下一步
选型和架构都基本确认,接下来就要开始底板设计了。
目标:3.5寸体积,集成HDMI、USB、PCIe插座一应俱全,全部自定义。设计软件选用嘉立创EDA,省心省事。
后续我会及时更新项目进展,欢迎对硬件DIY感兴趣的朋友一起交流、分享想法。
如果觉得这个系列有点意思,欢迎点赞、评论,咱一起进步。
#DIY设计# #NAS# #软路由# #WiFi/以太网#
登录 或 注册 后才可以进行评论哦!
还没有评论,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