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背面有这个产品的所有信息,这个制造商居然是和我在一个城市,地址中的丈八街办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我还去过好几次。

直接拆解拿出今天的主角,我以为它很小巧,结果在我手里如此巨大。 
关于这个手电筒的外观等信息,我这里不做展示,毕竟官方网站和电商平台的相关介绍、图片等信息比我做的详实多了。我就直接拆解给大家看看外衣里面的东西,这一点我擅长。
尾部这个盖子直接拧下来,就可以看到安全带割刀和破窗器了。

尾盖上有两个PogoPin触点,对应外壳上的磁吸充电接口。拧上之后就和黄色结构上的两个弧形金属片接触了。

观察了半天没找到从哪儿拆,只发现这儿有一个缝,想必就是从这儿拆了。

拧了一下发现果然动了,于是拆掉这个部件。

里面是这样的,按照以前拆解手电筒的经验,我感觉前面这个调焦的套筒是被这个白色的塑料件卡住的。装配的时候,先把这个调焦套筒装上去,再把这个白色的组件按进去卡住,调焦套筒就会被限位在调焦范围之内了。

所以拆解的方式就是:大力出奇迹!一个手抓住调焦套筒,一个手抓住机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好意思,串台了,两手抓住之后用力一拔,就完成了分头行动。

拔下来之后就看到,白色组件上确实有两个卡扣,是卡在机身内部的结构上的。而调焦套筒的内部有两个橡胶套套,不对,准确说是两个橡胶圈,这两个橡胶圈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避,避,避免水进入手电筒内部,一个是在调焦的时候产生一定摩擦力,专业名词阻尼。
为了把这两个橡胶圈装进去,套筒内部车了两个凹槽。

灯板是白色的油墨,上面写着版本号LED_V3_1,难道这个简单的小灯板居然打样了好多次吗,版本都到3.1了。不过现在比较乐观的一点是,看到了两个螺丝,老粉都知道我看见螺丝就兴奋,掏出螺丝刀直接上。

两螺丝刀下去,这个金属结构件就松动了。但是拉扯了一下发现不能拉扯出来,大概观察了一下,发现里面的线在组装的时候是拧了几圈的。于是咱就反向拧,几圈之后线展开了,就是这个样子。可以看到上面有许多导热硅脂,灯珠工作的时候,热量传导到灯板。灯板把热量传递给这个金属结构件,然后由金属结构件把热量传递给外壳,外壳再把热量通过对流、辐射等方式传导给空气。所以会在外壳上这个位置看到注意高温的警示标志。

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个灯板不是我们常见的铝基板,而是铜基板啊。这个灯珠除了阳极和阴极应该还有一个导热焊盘直接和热点凸台连接的。正常铝基板的导热系数由于有绝缘层所以一般做到个位数。而热点分离工艺的铜基板可以做到200-400。这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啊。之前做大功率激光驱动用过很多次铜基板,导热效果确实超乎想象。但是众所周知铜的价格也是铝的好几倍啊。小米这波操作得好评。

板子背面的丝印2403表示这是24年第3周生产的电路板。

如果要把整体拆下来,必须先把灯板拿掉。拿掉之后量了下,灯板的直径是9.7mm。

接下来就可以把主体从外壳中拔出来了,一侧是电路板。

另一侧是锂电池。

这个手电筒它不只是一个手电筒,还是一个充电宝,可以对手机等外设充电。而这个功能就是通过这个IP5310实现的。这是一颗3A充电3.1A放电集成TYPE_C协议的移动电源SOC。其原理图框图如下。

18650锂电,来自亿纬锂能,型号INR18650/33V。标称容量3200mAh,标称电压3.6V。标准充电电流1.55A,标准放电电流0.62A。

锂电池和板子的连接方式。

主要的部件看完了,接下来看看Type-C小板。用的是立式Type-C连接器,最外端还加了一点橡胶圈用来防水。

接下来照例看看全家福。从一个手电筒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组件还是相当多,这还没有把所有的组件全部拆解。比如按键,还有尾部的黄色破窗器这一块。

关于这个产品,有很多很多结构的设计细节,这也是我以前在设计电烙铁的时候遇到的,但是由于电烙铁的直径不到这个手电筒的一半,所以难度更大。为了降低外壳生产成本,我自己挤压了铝合金型材,然后再对尾部、面板部分,头部做CNC、螺纹等。而看到这个手电筒壳体的横截面的时候,我就知道它也用的同样的方式。

再来个直观的图片感受一下这个手电筒有多大。根据下图,已知焊接夹具的长度是20cm整,求手电筒的直径和长度。
为了固定电路板和内部组件,在两侧开了槽。这种工艺必然是挤压型材然后后处理加工出来的。这样的话,这个外壳从型材挤压到CNC到喷砂和阳极氧化整个流程下来,按照小米供应链的成本,估计能做到5-8元左右,甚至更低。

拆的时候用烙铁去掉了铜基灯板上的线,组装的时候需要把灯板焊接回去,祭出我自己设计生产的i210电烙铁。



登录 或 注册 后才可以进行评论哦!
还没有评论,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