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有三个极:基极(B)、集电极(C)、发射极(E),内部是由两个“PN结”构成,其中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是“发射结”,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是“集电结”,可以理解为“两个二极管背对背”。

三极管的核心功能是用基极的小电流(Ib)控制集电极的大电流(Ic),即“以小控大”,基于这一特点可以用来搭建恒流源,恒压源,开关控制(弱电控制强电)等电路。

#三极管#

三极管

仿真电路模拟

PART 01

截止状态-完全关闭的水龙头


当基极没有足够的正向电压,发射区的电子(NPN型的载流子)无法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集电区更收不到电子,就像给水龙头施加的力不足,那阀门就不会开启,也就没有水流通过(仅有部分漏电流通过)。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断开的开关”,此时若测量CE间的电压,就会接近电源电压(如下图电源为5V,CE间的电压就约5V,因为没有电流流过限流电阻,此时电压就全加在三极管上了)。


PART 02

放大状态-精准调节的水龙头

处于放大状态的三极管此时满足:Ic = β*Ib(β是电流放大倍数,比如β=100,Ib=0.1mA时,Ic=10mA),这就是“放大”的数学本质——基极小电流控制集电极大电流。此时CE之间电压会随Ib变化(比如电源5V,当Ic增大,限流电阻上的电压增大,CE间的电压就会减小)。


PART 03

饱和状态-全开的水龙头

若Ib继续增大,即发射区持续地注入电子,但是集电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吃不进去”电子了,Ic已经达到最大值(Ic饱和 = 电源电压 / 限流电阻,此时就和Ib无关了),即Ic<β*Ib。此时CE之间电压降到很低,相当于“闭合的开关”(电阻很小)。如下图电源5V,限流电阻1kΩ,Ic饱和=5V/1kΩ=5mA,此时Ic已经受制于电源电压和限流电阻,无法再变大了。



如何判断三极管的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两点去判断,一是CE之间的压差,当处于饱和状态时压差很小,适用于电路中有明显特征的,能很简单看出来;二是通过Ic和Ib电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适用于有具体参数的情况。


方法1:看Vce的压差,因为我们知道三极管饱和的时候压差是极低的,那具体有多低呢,因为不同型号三极管饱和压降会因功率、型号不同有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数据手册中Ic和Vce(sat)(饱和压降)的关系,再来判断三极管是否处于饱和状态,如下图,若已知Ic不为0,且Vce极低(小于0.2V)即为饱和,反之则可能是放大。


接下来带大家实操练习一下,采用判断电流关系的方法,这是下面电路图中三极管数据手册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得出Ic=100mA,Vce=1V时,β在120-350之间,为了留有余量,我们按照β=120来计算。



常见问题答疑


  1. 为什么集电结反偏还会有电流通过呢?

放大状态下的Ic并非源于集电结的正向导通,而是发射结注入的载流子在基区扩散后,被反偏的集电结高效收集的结果。

当发射结正偏时,发射区的扩散到基区,并与基区的空穴相结合,从而形成Ib,但是由于三极管的基区很薄,集电区的面积很大,大部分电子没来得及和基区的空穴复合,就被反偏的集电结给拽到集电区去了,从而形成集电极电流Ic。

  1. β是固定值?

很多人在设计电路时不考虑温度,认为β值等参数是固定的。

实际上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会增大,β值也会上升,可能导致电路工作点偏移,甚至出现失真或过热损坏。例如,功率放大电路若未加温度补偿,容易因温度升高引发“热失控”。而且,通过查询数据手册你会发现,β的取值本身就是一个范围。

3.为什么在作电子开关的时候,是三极管的截止状态和饱和状态?

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集电极与发射极间几乎无电流(类似开路),对应开关“断开”;

处于饱和状态时,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电压(Vce)非常低(类似短路),此时流过的电流主要由外部电路(如电源、负载电阻)决定,不受基极电流控制。这种状态下,三极管的导通电阻极小,电能损耗低,相当于开关“闭合”,能高效地让电流通过。

#三极管#
硬创社

还没有评论,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