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USB2.0接口的U盘。我的舌头是黑色的,我身边这几个B,这几个USB设备,看起来是USB转串口或者USB转RS485模块。我的舌头是黑色的,他们的舌头是白色的。虽然我们的舌色不一样,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我们都是USB 2.0设备。
我们平时插的是这种USB口。舌色也是白色的,当然了,也有一些舌色是黑色的USB口,也能插。
这种舌头也是白色的,但是和上面那个相比,除了带个3D打印的壳子,嘴唇也没有卷起来。这个小模块是小马哥带别人学习画电路板时自己做的一个小HUB。
人类有不同的肤色,我们USB设备也有不同的舌色。舌色是蓝色的USB设备价格一般比我们贵很多,因为他们吞吐起数据,速度更快。所以名字听起来也比我们的更高一个层次,叫USB3.0。
我一直不太服气,就舌色不一样,又没多出个啥,凭啥舌色是蓝色的USB设备就要比我们白色舌色的贵呢?
直到有一天,小马哥用斜口钳,拆解了一个我的同胞。
左边的蓝色舌色的自然就是USB3.0设备了,右边的就是我的2.0同胞了。这一拆一看,我就心服口服了,我原本以为USB3.0设备只是舌色和我们不一样。结果不一样的舌色只是为了区分他们的本质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有四个触点,它3.0设备居然比我们多出5个触点,总共有9个。
于是口服心不服的我,去研究了一下这些触点究竟是干什么的!这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原来区别真够大的。
USB2.0接口有两根差分信号线,分别是D+和D-,数据传输速率最大480Mb/s。在线束里,一般D-线是白色的包皮,而D+线是绿色的包皮。
而USB3.0共有三组差分信号对,除了有2.0接口的D+和D-之外,还有一组超速发送差分对SSTX+/-和一组超速接收差分对SSRX+/-。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5Gbps,是2.0的10倍还多一点。更气人的是,他有2.0的差分对,所以插在2.0接口上也可以以2.0的速率来工作。虽说接口都一样。我也可以插在3.0的接口上,但是我的传输速率却达不到它的5Gbps。这么一对比我就输得心服口服,优势在他!
关于USB3.0系列的命名,这个相当混乱,USB2.0是2000发布的,而USB3.0是2008年发布的,最大传输速率就是上面写的5Gbps,后来2013年又发布了USB3.1,最大传输速率为10Gbps。USB3.1的传输速率是3.0的2倍,所以这时候改了名,USB3.0改名为USB3.1 Gen 1,USB3.1改名USB3.1 Gen 2。
2017年又发布了USB3.2,其最高传输速率是20Gbps,所以这时候又改名了:
原有的USB3.0即USB3.1 Gen1,改名为USB 3.2 Gen 1;
原有的USB3.1即USB3.1 Gen2,改名为USB 3.2 Gen 2;
新发布的USB3.2,命名为USB 3.2 Gen 2x2;
所以:
USB3.0,也可以叫做USB3.1 Gen 1,也可以叫做USB 3.2 Gen 1;
USB3.1也可以叫做USB3.1 Gen 2,也可以叫做USB 3.2 Gen 2;
USB3.2也可以叫做USB 3.2 Gen 2x2。
如果想深入了解这部分内容,那么还是建议去看看官方协议规范。里面讲得真是非常详细了。
甚至连接器在USB协议规范中也有完整的描述。
关于连接器的舌片颜色也有明确的说明。
对应的PCB封装也有建议的尺寸,官方的建议尺寸那就直接无脑使用即可。
其实还有一种USB3.0的Type-B接口,这种虽然形式和Type-A口的形式不同,但是内部信号也是共有三组差分对。
这是规范中对这种Type-B口的信号定义。
这种接口在USB协议规范中也有完整的描述。
这是对应的建议PCB封装。
另外,早期的移动硬盘接口上大家可能都看到过这种Micro-USB3.0接口。
关于这种接口也有完整的说明,但是这种接口现在用的比较少了。
里面还有关于线束的定义。
稍微再翻一下协议,就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张图生动的说明了为啥要在SSTX差分线上串联电容,因为USB2.0通信是DC耦合,所以信号上不需要串联电容,但是USB3.0是交流耦合,所以要在信号线上串个电容。但是由于USB3.0的信号线和UART类似,发送端的TX应该连接接收端的RX,所以线要做交叉,这样一交叉,只要TX信号线上串了交流耦合电容即可。一般把这个电容叫CTX。关于详细的设计,内容太多了,限于篇幅不再bb,大家有需要的可以去看USB3.0协议规范的第五章机械层和第六章物理层,这是和硬件工程师关系最紧密的两章,里面有编码方式、连接器、时钟和抖动、电气参数等。
这是我在沁恒的USB扩展板DEMO上看到的,从一个USB3.0口阔展出两个Type-A口的座子和两个Type-C口的座子,我们可以看到,每个Type-A口都有三组信号线,但是为啥每个Type-C口都引过去了六组差分信号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水一篇文章。
再给大家看一点图,这是爱国者4口USB3.0 HUB的走线细节。
这是绿联7口USB3.0 HUB的走线细节(芯片烧了被我拆掉了)。
这是Thinkplus 3口USB3.0+1路VGA视频输出HUB的走线细节。
这是15元包邮的1口USB 3.0+3口USB2.0 HUB的走线细节。
这是飞利浦7口USB3.0 HUB的走线细节。
这是小马哥自己做的一个4口USB2.0 HUB。做这个玩意,只是为了教亲戚家的孩子学画电路板。
USB2.0 HUB比较简单,用来练习画板子还行,用的话,或许也就只能接个鼠标、键盘、USB转TTL模块之类的了,用来插存储设备那吞吞吐吐的等得人要急死了。所以小马哥后面也会做一些高速USB HUB类产品。
关于USB接口定义的一个小小问题,不知不觉写了一千多字了,我作为一个USB2.0设备,刚从井底爬出来不久,看到的世界还不大,所以如果文中有错误,请大佬们原谅我的无知,也希望用这篇文章抛砖引玉,引来大佬们来貂尾续狗。本文先到这里,后面有时间了再和大家八卦一下我们USB家族的一些事,欢迎大家围观。
登录 或 注册 后才可以进行评论哦!
还没有评论,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