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制造领域,FPC(柔性印制电路板) PCB(刚性印制电路板)是两种重要的电路板类型。


PCB 凭借其刚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主板、服务器、工业控制设备等大型、固定安装的电子产品中。


FPC 凭借其柔性和可折叠性,常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AI眼镜)、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对空间要求苛刻、需要动态连接的领域。


但是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电路板的厚度、柔韧性、可靠性等要求不同,因此在FPC的板厚计算上就引起了不少争议。






经常有客户疑惑:明明下单时选的是0.11mm板厚,实际收到的板子却只0.085mm,难道是材料用错了?



其实这是因为FPC与PCB的板厚计算逻辑大不相同!


FPC和PCB在结构、材料、制造工艺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也直接影响到板厚计算的方式。


所以深入了解二者的区别及板厚计算方法,对于电子产品的性能、可靠性以及满足特定设计需求至关重要。




在了解板厚计算方式之前,我们先看看FPC柔性线路板的结构图。


嘉立创FPC支持单面板,双面板及多层板,其成品板厚并非一个固定的 “标准值”,而是按不同材料组合实际累加来确定的。


以上面客户反馈板厚为0.11mm的双面板为例,其结构图如下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总厚度104um是包含了阻焊层,上下层铜箔,中间介质层的厚度,算上电镀铜厚及压合减薄等因素,成品厚度约110um(0.11mm)。


再看板厚0.2mm的四层板结构图,它是用双面板或单面板用AD胶压合起来的,总厚度也是累加。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板子下单时是0.11mm板厚,而实际厚度却“缩水”了?


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FPC不同区域的结构差异,不同区域的板厚也会有所区别。


以客户下单的资料为例,下图标示3个区域的理论厚度如下:




区域(1)顶层是开窗的(即顶层是没有阻焊膜的),底层有线路及阻焊膜,理论厚度为110-27.5=82.5um,客户反馈板厚偏薄测量的就是此区域。


为验证理论值 ,我们对此区域打了切片验证: 


1️⃣覆盖膜厚度为26.6um


2️⃣铜厚:22.43um(基铜12um+10um的电镀铜)


3️⃣PI绝缘层:24.52um


总厚度为73.55um,与客户反馈情况能够吻合。




区域(2)双面线路有走线及阻焊膜,整体理论厚度为110um,但局部无铜区域需要减掉铜的厚度。


区域(3)为焊接手指区域,双面都没有阻焊膜,需要减掉双面阻焊膜的厚度,理论厚度为110-27.5-27.5=55um。


总结:FPC板厚是各层材料厚度累加计算的,包含阻焊膜,铜厚,及基材绝缘层的厚度,当某个区域没有阻焊或没有铜箔走线时,厚度就会相应减薄。


如果下次遇到 FPC 板厚“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先看看测量的是哪个区域,或许答案就在结构差异里噢!


想了解更多FPC软板设计知识请点击:FPC设计指南


更多FPC设计问题可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FPC工程师设计交流群】进行讨论!





咨询FPC打样请扫码

👇👇👇👇👇

#FPC# #FPC柔性电路板设计# #嘉立创fpc# #FPC软板# #FPC免费打样#

#FPC#
#FPC柔性电路板设计#
#嘉立创fpc#
#FPC软板#
#FPC免费打样#
嘉立创FPC

还没有评论,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