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态
综合 最新发布 最新回复
图文
列表
倾佳电子专题技术报告:AI算力数据中心HVDC及储能PCS对固态断路器的技术要求暨BMCS002MR12L3CG5模块应用价值分析倾佳电子(Changer Tech)是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分销商。主要服务于中国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倾佳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倾佳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三个必然,勇立功率半导体器件变革潮头: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模块全面取代IGBT模块和IPM模块的必然趋势!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IGBT单管和大于650V的高压硅MOSFET的必然趋势!倾佳电子杨茜咬住650V 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SJ超结MOSFET和高压GaN 器件的必然趋势! 1.0 宏观战略分析:AI算力数据中心面临的功率架构变革 1.1 范式转变:从超大规模到AI工厂与1MW机架 全球数据中心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 (AI) 和图形处理器 (GPU) 驱动的革命性算力需求爆炸 。这种转变正在推动IT机架的功率密度从传统的每机架 60kW 迅速攀升至 600kW 甚至 1MW 的水平,这被称为“AI工厂”的新范式 。在这种极端功率密度下,传统数据中心沿用已久的 48V 配电架构已暴露出其根本性的物理瓶颈。一份技术分析指出,在 48V 电压下为 600kW 的机架供电,需要高达 12,500A 的“惊人电流” 。如此巨大的电流使得所需的母排 (Busbar)、电缆和相关的热管理系统在物理空间、成本和效率上都变得不切实际。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行业正在迅速转向高压直流 (HVDC) 配电架构。以 NVIDIA 为首的行业领导者正在推动向 800V DC 基础设施的过渡 ,同时 380V-400V DC 方案也已成为主流选择 。通过将电压提升至 800V,1MW 负载所需的电流可降至 1250A,这在工程上是可管理和可实现的。然而,这种架构的转变虽然解决了电流密度问题,却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更严峻的挑战:即如何在 800V 甚至 1000V 的高压直流环境下实现安全、可靠、快速的故障保护。1.2 集成BESS/PCS作为新型弹性模型的兴起 现代数据中心的电力基础设施正在超越“市电+柴油发电机”的传统备份模式。电池储能系统 (BESS) 正在成为数据中心弹性和经济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 。BESS 在数据中心扮演着双重关键角色:弹性与正常运行时间:作为不间断电源 (UPS) 的核心,为关键负载提供瞬时、无缝的电力保障 。经济性与电网互动:BESS 使数据中心能够成为主动的电网参与者,通过削峰填谷、管理能源成本、套利,以及整合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一新角色要求数据中心的储能变流器 (PCS) 必须具备固有的双向功率控制能力——既能从电网或可再生能源侧吸收能量为电池充电,也能在需要时反向将电池能量释放给数据中心负载或电网 。这种双向功率流的常态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直流侧保护的需求。保护装置(通常集成在电池断开单元 BDU 中)不再是一个静态的、一次性的熔断器或隔离开关。它必须是一个高循环寿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双向固态开关,能够安全地控制、切换和在故障时切断双向的电流 。1.3 关键保护空白:传统断路器在HVDC应用中的失效 传统交流 (AC) 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流电本身的正弦波特性,即电流会周期性地自然过零。电弧会在电流过零点时自然熄灭,从而实现电路的断开 。然而,直流 (DC) 系统中不存在这种自然过零点。当发生短路故障时,直流电流会迅速攀升并持续维持在高位。直流断路器必须依靠自身能力,强行在电路中制造一个电流过零点,并在此过程中吸收和耗散巨大的故障能量 ($E = \int V \times I dt$) 。传统的机械式直流断路器 (MCB) 和塑壳断路器 (MCCB) 虽然在不断改进,但其固有的机械结构决定了其响应速度的上限。它们的断开时间通常在几十毫秒 (ms) 量级,例如 8ms 到 100ms 。与此同时,数据中心和PCS中广泛使用的固态电力电子设备(如服务器电源单元 PSU、UPS 中的转换器、PCS 中的变流器等)对故障电流极其敏感。这些基于半导体的设备“无法承受超过几微秒 (µs) 的故障状态” 。这就产生了一个致命的“关键保护空白”:一个响应时间为 10ms 的机械断路器,相比其需要保护的、在 10µs 内就可能被摧毁的电子设备而言,其速度慢了整整 1000 倍。在 800V HVDC 系统中,一旦发生直流故障,下游昂贵的变流器和服务器将在机械断路器作出任何有效反应之前就早已被永久性损坏。因此,HVDC 数据中心架构产生了一个绝对的、不容妥协的技术需求:必须采用一种响应时间达到微秒 (µs) 甚至纳秒 (ns) 级别的保护系统 。这一需求直接将固态断路器 (SSCB) 从一个“可选项”推向了“必需品”的位置。 1.4 演进中的标准格局 数据中心 HVDC 应用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速度 。虽然 IEEE 和 IEC 等标准组织针对传统 AC 保护、广域 HVDC 输电 以及低压直流(例如 EMerge 联盟的 380V DC 标准 )制定了规范,但在 800V-1000V DC 电压等级的数据中心特定应用场景下,保护标准尚不成熟 。这种标准的滞后给系统架构师带来了显著的工程风险。他们无法依赖标准化的、货架式的商品化组件来解决这一关键保护问题。相反,他们必须依赖先进的、“准标准”的组件,并深入评估其性能、可靠性和经过验证的测试数据。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组件(例如本文后续将分析的 BMCS002MR12L3CG5)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技术参数,更在于它能否为一个尚无成熟商业解决方案的尖端难题提供一个可验证的、可靠的工程答案。这也极大地提升了对器件详细数据表、应用笔记和背后核心材料技术(如碳化硅 SiC)进行深入分析的重要性。2.0 技术要求概览:现代DC固态断路器 (SSCB) 基于上述战略背景,现代数据中心 HVDC 及储能 PCS 应用对固态断路器 (SSCB) 提出了一系列极其严苛的技术要求,这些要求在速度、效率、双向性和热管理方面远超传统断路器。 2.1 要求一:故障隔离速度(微秒 vs. 毫秒) 系统需求:如 1.3 节所分析,保护动作必须在下游电力电子设备被损坏之前完成,这意味着故障隔离时间必须从毫秒级缩短至微秒级 。SSCB 必须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故障检测、开断指令、电流降至零”的完整过程 。SSCB 能力:基于先进半导体(特别是 基本半导体的SiC模块)的 SSCB 展示了纳秒至微秒级的惊人响应速度。相关研究报告的实验数据包括 720ns 、0.8µs 33 和 2.4µs 。这一速度比机械断路器的 8ms 至 100ms 20 快了 1,000 到 100,000 倍。关键功能:这种极快的速度不仅能挽救昂贵的转换器免遭损毁,还能实现精确的“选择性协调” (Selective Coordination) 。它确保了只有发生故障的支路被瞬时隔离,而上游的主 PDU 或 UPS 不会发生连带跳闸,从而保障了数据中心其余部分的持续运行,将故障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 2.2 要求二:双向功率控制与故障阻断系统需求:BESS/PCS 的核心功能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充电和放电) 。因此,作为 BDU 核心的保护设备,必须能够完美地支持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双向电流控制。故障场景:更复杂的是,故障可能来自任何一个方向。例如,电池组内部可能发生短路(电流从电池流向母线),或者直流母线侧发生短路(电流从 PCS 变流器或母线上的其他电源倒灌至故障点) 。SSCB 必须能够检测并可靠地阻断来自两个方向的故障电流。SSCB 能力:这要求 SSCB 必须采用能够实现双向导通和双向阻断的拓扑结构。基于 MOSFET 的“共源极”(Common-Source) 背靠背连接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流拓扑之一 。 2.3 要求三:极端效率(最小化导通损耗与开关损耗)系统需求:在超大规模乃至吉瓦 (GW) 级的数据中心,效率是决定TCO(总拥有成本)的核心指标之一 。任何在电力路径上的功率损耗都会以两种形式带来成本:) 增加电力消耗(运营支出 OpEx);2) 产生额外热量,必须由冷却系统(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 20-45% )来移除,从而推高了冷却系统的规模和资本支出 (CapEx) 。SSCB 挑战:SSCB 作为一种半导体开关,与具有近零毫欧 ($m\Omega$) 接触电阻的机械开关不同,它在导通时始终存在一个固有的功率损耗。对于 MOSFET 器件,该损耗(即导通损耗)由公式 $P_{cond} = I^2 \times R_{DS(on)}$ 决定 。SSCB 要求:为了在商业上可行,SSCB 的总导通电阻 ($R_{DS(on)}$) 必须被压低至个位数毫欧 ($m\Omega$) 级别,并且必须在高温工作条件下(例如 150°C 或 175°C)依然保持极低水平。 2.4 要求四:高压/大电流承载与卓越的热性能系统需求:SSCB 必须能够在 800V 甚至 1000V 的直流系统中可靠运行 。这意味着其核心半导体组件的额定电压 (如 $V_{DSS}$) 必须达到 1200V 或更高,以提供足够的安全裕量来应对开关瞬态和故障期间的电压过冲 。系统需求:SSCB 必须能够承载数百安培 (A) 乃至数千安培 (kA) 的连续工作电流 ,并能瞬时开断远高于此的峰值故障电流。SSCB 能力:器件必须具备极高的热导率和极高的最高结温 ($T_j$)(例如 175°C-200°C),以便在极其紧凑的物理空间内(如 BDU 18)高效地散发由 $I^2R$ 产生的大量热量 。 2.5 价值表 1:直流断路器技术对比分析 为了直观地展示不同技术路线在满足上述苛刻要求时的优劣,下表对三种主要的直流断路器技术进行了关键性能维度的对比。性能维度机械式断路器 (MCB)硅基 IGBT SSCB碳化硅 (SiC) MOSFET SSCB故障隔离时间极慢 (8ms - 100ms) 较快 (约 5µs - 20µs)极快 (0.7µs - 2.5µs) 转换器保护能力无(速度过慢,无法保护)部分(可能不足以保护某些敏感设备)完全(速度足够保护转换器)导通损耗极低(近零 $m\Omega$)较高(存在固定的 $V_{CE(sat)}$ 压降, 约 2-3V)低(极低的 $R_{DS(on)}$, 如 2-5 $m\Omega$)部分负载效率极高较差(固定压降导致低负载时效率低)极高($I^2R$ 损耗在低负载下极低)开关损耗N/A(存在电弧与机械磨损)高(存在“拖尾电流”)极低(无拖尾电流)最高开关频率 (PCS)N/A低 (例如 < 20kHz)极高 (例如 > 100kHz) 双向拓扑可能(需特殊设计)复杂(通常需2个模块)原生(共源极模块即可实现)可靠性/寿命较低(机械磨损,触点烧蚀)高(固态)极高(固态,耐高温)功率密度极低中等高 分析结论:此对比表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只存在针对特定场景的最佳技术妥协。机械断路器 在 导通损耗 上无与伦比,但在 保护速度 这一核心安全指标上 完全失效。Si-IGBT SSCB 是一种折中,它足够快(虽然可能仍在边缘),但在 效率 上表现不佳,无论是静态(高 $V_{CE(sat)}$ 导致的部分负载效率差)还是动态(高 $E_{off}$ 导致的开关损耗高)。SiC-MOSFET SSCB 是唯一能够 同时满足 三个最关键、不容妥协的性能要求的技术:1) 极快的保护速度;2) 极高的部分负载效率(SSCB 模式);。它唯一的“缺点”是导通损耗高于机械断路器,但这是为了换取必需的保护速度而必须付出的、且已通过技术进步(极低的 $R_{DS(on)}$)最小化的代价。 3.0 核心使能技术:SiC MOSFET 作为下一代 SSCB 的基石 SiC-MOSFET 之所以能够在 HVDC SSCB 和 PCS 应用中超越传统硅 (Si) 器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材料物理特性的代际优势。3.1 超越硅基:材料特性对比分析碳化硅 (SiC) 是一种宽禁带 (WBG) 半导体材料 。与硅 (Si) 相比,其在高功率应用中的关键物理特性具有压倒性优势:高十倍的击穿场强:SiC 拥有约 3.26 eV 的带隙,远高于 Si 的 1.12 eV 。这意味着 SiC 能承受的电场强度是 Si 的 10 倍。对于同一个电压等级(例如 1200V),SiC 器件的漂移层可以做得薄得多。根据半导体物理学,器件的导通电阻与漂移层厚度直接相关,更薄的漂移层意味着急剧降低的导通电阻 。高三倍的热导率:SiC 的热导率大约是 Si 的 3 倍 。这意味着器件在承载大电流产生热量时,能更高效地将热量从芯片内部(结)传导到外部(封装和散热器)。更高的工作结温:得益于宽禁带和高热导率,SiC 器件可以在远高于 Si 器件(最高 150°C)的结温下可靠运行,例如 175°C 甚至 200°C 。这些材料特性并非孤立的理论数据,它们是实现第二节所述严苛技术要求的物理基础。例如,正是因为 10 倍的击穿场强,才使得 1200V 的 MOSFET 能够实现个位数毫欧的 $R_{DS(on)}$,从而在导通损耗上足以挑战 IGBT ;也正是因为 3 倍的热导率和更高的结温,才使得 760A 的大电流模块能被封装在紧凑的工业标准尺寸内 。 3.2 导通损耗分析:$R_{DS(on)}$ vs. $V_{CE(sat)}$对于 SSCB 这种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导通”状态的应用,导通损耗是衡量效率的核心。Si-IGBT:其导通损耗主要由一个相对固定的集电极-发射极饱和压降 ($V_{CE(sat)}$) 决定。总损耗为 $P_{cond} = V_{CE(sat)} \times I$。这种特性导致其在低电流(部分负载)下效率极低 。例如,一个在满载时 $V_{CE(sat)}$ 为 2.0V 的 IGBT,在 10% 负载时 $V_{CE(sat)}$ 可能仍然高达 1.5V,其损耗仅随电流线性下降。SiC-MOSFET:其导通损耗是纯粹的阻性损耗,由 $P_{cond} = I^2 \times R_{DS(on)}$ 决定 。这意味着损耗随电流呈二次方下降。在 10% 负载时,其导通损耗仅为满载损耗的 1%。考虑到数据中心和 BESS 的负载在一天中是高度可变的,极少时间运行在 100% 满载 45。SiC-MOSFET 在整个可变负载区间(特别是 20% - 80% 的常见工况)都表现出远超 Si-IGBT 的效率。这直接转化为巨大的运营成本 (OpEx) 节省。此外,SiC-MOSFET 的 $R_{DS(on)}$ 具有正温度系数(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并联应用——当某个并联芯片温度过高时,其电阻自动增大,从而减少流经它的电流,将电流“推给”其他较冷的芯片,实现自动的均流,提高了并联系统的稳定性。 3.3 系统级优势:TCO、散热与功率密度 SiC 带来的导通与开关损耗的综合降低 52,以及其卓越的热性能 ,在系统层面引发了一系列连锁的价值优势:降低 TCO:更少的电能损耗意味着更低的电费账单(OpEx)。降低散热 CapEx:产生的热量更少,意味着对冷却系统的需求更低。冷却系统可以设计得更小、更便宜、更节能 。提升功率密度:在相同的物理空间和散热条件下,SiC 系统可以处理比 Si 系统大得多的功率。这使得更多的 GPU(算力)或电池(储能)可以被集成到同一机架中 。 4.0 核心组件深度剖析:BMCS002MR12L3CG5 SiC 模块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 BMCS002MR12L3CG5 这一特定 SiC 模块的技术数据 进行深度剖析,以评估其与 HVDC SSCB 及 BESS/PCS/BDU 应用需求的契合度。 4.1 数据手册模块型号:BMCS002MR12L3CG5核心额定值:$V_{DSS}$ (漏源电压):1200V 。$I_D$ (连续漏极电流):760A (在 $T_C=100^{\circ}C$ 条件下) 。$|I_{DRM}|$ (脉冲漏极电流):1520A 。$T_{vjop}$ (工作结温):150°C (最高 $T_{vj}$ 可达 175°C) 。目标应用:数据手册在“潜在应用”中明确列出“SSCB”(固态断路器)和“BDU”(电池断开单元)。参数评估:1200V 的额定电压为 800V HVDC 系统提供了关键的安全裕量 ,这是应对故障开断时由杂散电感引起的瞬态过电压所必需的 。在 100°C 壳温下高达 760A 的连续电流额定值,使其成为一个旗舰级的大功率器件,完全适用于数据中心的主 PDU 隔离、或大型 BESS/PCS 的直流侧主开关 。1520A 的脉冲电流能力则确保了其在浪涌和故障发生初期的承载能力。 4.2 拓扑击穿:“共源极双向开关”该模块被明确定义为“共源极双向开关” (Common-Source Bidirectional Switch) 。其原理图 显示,模块内部集成了两组 SiC MOSFET,它们以共源极的方式背靠背连接。这种拓扑结构不仅可以利用 MOSFET 的体二极管进行反向续流,更重要的是,它能实现两个方向的全可控导通(即在第一和第三象限工作 ),并在关断状态下阻断来自两个方向的电压。拓扑价值: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两个分立器件放在一个盒子里,而是一个专门为双向应用而优化设计的集成模块 。这正是 BDU 或 PCS 所需的拓扑结构 。对于系统设计工程师而言,这种模块化设计极大地简化了功率回路的布局,显著降低了分立方案中难以控制的寄生电感,并简化了双向栅极驱动的控制逻辑。4.3 电气性能(效率)的温度依赖性分析 导通损耗:$R_{DS(on)}$ (总电阻, 每开关):在 $T_{vj}=175^{\circ}C$, $I_D=760A$ 条件下,典型值为 5.0 $m\Omega$ 。$R_{DS(on)}$ (芯片电阻):在 $T_{vj}=175^{\circ}C$, $I_D=760A$ 条件下,典型值为 1.5 $m\Omega$ 。$R_{module}$ (模块引线电阻):典型值为 3.44 $m\Omega$ 。性能评估:数据手册非常清晰地展示了一个在极端功率下必须面对的工程现实:在 760A 的大电流下,模块的封装和端子电阻 ($R_{module} \approx 3.44 m\Omega$) 占到了总导通电阻 (5.0 $m\Omega$) 的近 70%,而 SiC 芯片本身的电阻仅占约 30% (1.5 $m\Omega$)。这表明,在这一功率水平上,功率封装和互连技术的先进性与半导体芯片技术本身同样重要,甚至更具挑战性。BMCS002MR12L3CG5 的实现,是封装工程上的一个重要成就。开关损耗:$E_{on}$ (导通能量):136 mJ (在 175°C, 850V, 760A 条件下) 。$E_{off}$ (关断能量):119 mJ (在 175°C, 850V, 760A 条件下) 。性能评估:这是开关 760A 巨大电流所需的总能量。虽然 119 mJ 看起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必须认识到,同等电流电压等级的 Si-IGBT 由于拖尾电流的存在,其 $E_{off}$ 将会高得多(可能是 5 到 10 倍)。如此低的开关损耗(相对 760A 的电流而言)证实了该模块不仅适用于静态的 SSCB,同样高度适用于高频工作的 PCS 变流器。4.4 散热与机械设计 衬底材料:$Si_3N_4$(氮化硅)陶瓷衬底 。基板材料:Cu (铜) 基板 。热阻:$R_{th(j-c)}$ (结到壳):最大 0.0670 K/W 。设计评估:采用 $Si_3N_4$ 氮化硅陶瓷衬底是一个显著的高性能设计特征。与传统的氧化铝 (Alumina) 甚至氮化铝 (AlN) 相比,$Si_3N_4$ 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卓越的耐热循环能力 。BESS/PCS 系统在充放电循环中会经历频繁的功率波动,导致器件结温反复升降,这对封装的可靠性是巨大考验。采用 $Si_3N_4$ 衬底,配合极低的 0.0670 K/W 结壳热阻,表明该模块是专为高可靠性、长寿命、高功率循环的应用而设计的,这与 BESS/PCS 的工况完美匹配 。 4.5 价值表 2:BMCS002MR12L3CG5 性能与应用需求映射 此表将第二节中定义的技术要求与第四节中分析的 BMCS002MR12L3CG5 模块的具体参数进行一对一映射。需求维度性能要求BMCS002MR12L3CG5 规范价值评估电压等级800V-1000V 系统 $V_{DSS}$ = 1200V [pg.2]超越。提供了关键的安全裕量。电流等级高连续电流 (数百A) $I_D$ = 760A (@ $T_C=100^{\circ}C$) [pg.2]超越。适用于大功率主路隔离。隔离速度微秒级 (µs) $t_{d(off)} \approx 335ns$, $t_f \approx 280ns$ (@175°C) [pg.3]超越。总关断时间在 1µs 级别,比机械式快 >1000 倍。双向能力是 (PCS/BDU) “共源极双向开关” [pg.1]满足。原生拓扑,专为此应用设计。效率 (SSCB)低 $P_{cond}$ (低 $R_{DS(on)}$) $R_{DS(on)}$ (总) = 5.0 $m\Omega$ (典型值 @ 175°C) [pg.3]卓越。实现高效率,尤其在部分负载下。效率 (PCS)低 $P_{sw}$ (低 $E_{on}/E_{off}$) $E_{off}$ = 119 mJ (@ 760A, 175°C) [pg.3]卓越。远优于 Si-IGBT,使高频 PCS 成为可能。热稳定性高 $T_j$, 低 $R_{th}$ $T_{vjop}$ = 150°C, $Si_3N_4$ 衬底, $R_{th(j-c)}$ = 0.067 K/W [pg.1, 4]超越。采用高级材料,实现高可靠性热管理。 5.0 应用价值综合评估:BMCS002MR12L3CG5 在 HVDC 与 PCS 中的价值定位 通过将系统需求、技术演进和组件参数相结合,BMCS002MR12L3CG5 的应用价值可被清晰地量化和定义为四个核心层面。5.1 价值一:实现转换器存活性(极速保护)SSCB 的首要价值在于其速度。BMCS002MR12L3CG5 在 175°C 下的总关断时间(延迟 $t_{d(off)}$ + 下降 $t_f$)约为 615ns 58。计入外部检测和驱动延迟,这使得系统能够在 2µs 内实现完整的故障隔离 。这种速度填补了 1.3 节中描述的“关键保护空白” 23。它快到足以在直流故障电流摧毁下游敏感的转换器和服务器 PSU 之前将其切断——这是机械断路器(10ms)在物理上绝对无法完成的任务 。这种能力将一次潜在的、导致系统宕机和设备损毁的灾难性事件,转变为一次可控的、可自动恢复的瞬态事件,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了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弹性。5.2 价值二:BESS/PCS 的理想拓扑(原生双向)该模块的集成式“共源极双向开关”拓扑 58 使其成为 BDU 和 PCS 应用的原生解决方案 。价值:它用一个高度集成的固态模块,替代了由多个分立半导体、热熔断器、或笨重且存在机械磨损的接触器组成的复杂总成。这极大地减少了组件数量、缩小了 BDU/PCS 的物理尺寸 55、简化了控制和驱动电路的设计复杂度,并彻底消除了机械接触器固有的电弧烧蚀和机械疲劳问题 55。5.3 价值三:可量化的效率与 TCO 收益这是该模块最核心的价值主张,可通过损耗建模进行量化。我们将其与一颗同等 1200V 电流等级的“最佳” Si-IGBT 模块在两种典型工况下进行对比。工况 1:SSCB 模式(静态导通损耗)假设:SSCB 作为主路保护,99.99% 时间处于导通状态。负载为 760A 的馈线,平均负载率为 50% (即 380A)。BMCS (SiC):损耗为纯导通损耗。使用 175°C 下的 5.0 $m\Omega$ 典型值。$P_{cond} = I^2 \times R_{DS(on)} = (380A)^2 \times 0.005 \Omega = 722 W$Si-IGBT:损耗为 $P_{cond} = V_{CE(sat)} \times I$。一个 1200V 的 IGBT 在 380A 电流下,其 $V_{CE(sat)}$ 约为 2.2V。$P_{cond} = 2.2V \times 380A = 836 W$价值 (SSCB):在 50% 典型负载下,每台 SiC SSCB 可比 Si-IGBT 节省 114W 的连续功率损耗(降低 13.6%)。对于一个部署了数百个此类断路器的 AI 数据中心而言,这直接转化为巨大的、持续的电费节省 (OpEx) 5。5.4 价值四:功率密度与热稳定性该模块能够在 175°C 的高温下运行 ,并采用了高级 $Si_3N_4$ 陶瓷衬底和 0.0670 K/W 的低热阻设计 。这意味着它能够以极高的效率,配合最小化的散热系统,安全地耗散其工作损耗(静态 722W 或动态 6.22kW)。这种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功率密度。一个紧凑的、标准 L3 封装的模块 能够可靠地控制超过 600kW (760A x 800V) 的功率。这使得工程师能够设计出外形极其紧凑、功率密度极高的 BDU,并将其直接集成到电池机架 或 1U/2U 的 PDU 中。6.0 战略建议与结论深圳市倾佳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倾佳电子”)是聚焦新能源与电力电子变革的核心推动者:倾佳电子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定位于功率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专业分销商,业务聚焦三大方向:新能源:覆盖光伏、储能、充电基础设施;交通电动化:服务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控、电池、电机)及高压平台升级;数字化转型:支持AI算力电源、数据中心等新型电力电子应用。公司以“推动国产SiC替代进口、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为使命,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降低电力电子系统能耗。需求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及功率模块,配套驱动板及驱动IC,请添加倾佳电子杨茜微芯(壹叁贰 陆陆陆陆 叁叁壹叁)6.1 核心发现总结市场需求明确:由 AI 驱动的 800V HVDC 数据中心架构,其核心痛点是传统机械断路器无法填补的“微秒级保护空白”。应用场景融合:BESS/PCS 的集成要求保护设备必须是高效、高循环寿命的双向开关,而非简单的单向熔断器。组件价值匹配:BMCS002MR12L3CG5 SiC 模块被证实是一个专为解决上述两大挑战而设计的高价值解决方案。核心价值:该模块的价值通过四个关键维度得以验证:速度:比机械断路器快 1000 倍以上,确保转换器存活。拓扑:原生的共源极双向模块,极大简化了 BDU/PCS 的设计。效率:在 SSCB(静态)应用中具备卓越的部分负载效率;在 PCS(动态)应用中,效率是 Si-IGBT 的 4.5 倍以上,TCO 优势显著。可靠性:采用 $Si_3N_4$ 等高级材料,专为高热循环、高功率密度的恶劣工况而设计。6.2 设计与集成考量采用 BMCS002MR12L3CG5 这样的高性能 SiC 模块,设计工程师必须配套考虑以下关键问题,以确保模块性能的完全发挥和系统安全:栅极驱动:必须使用高性能的隔离栅极驱动器 。数据手册推荐 +18V / -5V 的驱动电压 。其中 -5V 的负压关断并非可选项,而是在高 $dV/dt$ 开关瞬变期间防止米勒电容 引起的寄生导通所必需的。过电压保护:在纳秒内关断 760A 的大电流,会在系统杂散电感($L_{stray}$)上产生巨大的瞬态过电压 ($V = L_{stray} \times di/dt$)。必须在模块两端并联设计强大的缓冲电路 (Snubber) 和/或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 (MOV),以将峰值电压钳位在 1200V 的 $V_{DSS}$ 额定值以下,防止器件被击穿 。并联应用:对于需要数千安培 (kA) 容量的主断路器 ,需要将多个 BMCS002MR12L3CG5 模块并联使用。虽然 SiC 的正电阻温度系数 42 有助于自动均流,但在设计上必须确保极其对称的 PCB/母排布局和严格匹配的栅极驱动,以防止动态开关期间的电流不均或振荡,这可能导致个别模块过载而失效 。 6.3 最终评估 BMCS002MR12L3CG5 不应被视为一个简单的商品化功率开关,它是一种使能技术 (Enabling Technology)。它正面解决了长期以来阻碍 HVDC 和集成 BESS 在任务关键型环境中应用的核心难题——即速度、效率和双向控制的“三难困境”。该模块的参数规格与下一代 SSCB 和 BDU 的技术要求完美契合。它代表了构建高效、高可靠性、800V 功率架构(为未来 AI 工厂供电)所需的一个关键基石。
倾佳电子专题技术报告:AI算力数据中心HVDC及储能PCS对固态断路器的技术要求暨BMCS002MR
技术沙龙
求打印机连接'

2

求打印机连接云盒子方案+实现求打印机连接云盒子方案+实现求打印机连接云盒子方案+实现求打印机连接云盒子方案+实现
激光钢网
《嘉立创快递盒沦为我的模块收纳盒》
感谢嘉立创[色][色] #立创开源六周年#
硬创社
快来帮我拼!立创多人团,低至1元起 https://m.szlcsc.com/user/group-detail/index?groupCode=ntfhf9gMMkhM9kkgxil4bz
立创商城
嘉立创专业铺铜设置
如何把铺铜区域设置为网格铜?
嘉立创EDA
收到了!!!焊好了!!!出门再也不用单独带个门禁卡了~
这次跟车履历: ①加群 ②复刻设计【左边是开源老师的线圈,右边是我复刻的线圈,搞小了些】 ③劏卡【看我的全过程图解,这是张门禁卡,可能芯片不如群友们的好,样子不一样】 ④等待FPC生产完成,超快的,下单之后过两天马上收到了 ⑤注意焊接温度【<280℃】,这里使用了助焊膏辅助焊接很完美 ⑥测试开门成功,over!!完结撒花[强][玫瑰][玫瑰] #FPC晒单##FPC柔性电路板设计##FPC免费打样#
嘉立创FPC
立创之家
#立创开源六周年# 哈哈哈哈
硬创社
求打印机连接云盒子方案+实现
求一份用esp32 s3芯片,实现连接各种打印机,远程下发打印任务实现打印机打印图片 #DIY设计# #技术干货# #esp32#
硬创社
第一次在嘉立创打板
第一块在嘉立创打板的PCB, #立创开源六周年# #嘉立创PCB# #立创开源六周年
硬创社
使用嘉立创后,各种打板,满满的回忆
#立创开源六周年#
开源硬件平台
cnc下单,没有支付取消了,现在在下单还算首单吗
CNC机械制造
网页只能用 V3 , 客户端只能用 V2 . 有点难崩。。。。 网页能否提供 V2 ? 或者客户端v3 啥时候更新?
嘉立创EDA
#立创开源六周年# 本人是电子爱好者,虽然是电子爱好者,不过也只是处于会焊接的地步。说到我与嘉立创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今年3月的时候在B站看到1元CNC的视频,UP主在嘉立创做了焊丝的支架,CNC的只要1元钱,我跟着UP下载了一个叫 嘉立创下单助手的APP,从此开始了我和嘉立创的故事. 4月的一天,app上弹出一个免费制作机器狗的广告,我点进去说是不要钱就可以学习,我就冲着不要钱去的,因为是第一次参加,也是小白,就参加了基础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学习了嘉立创EDA,原来个人竟然可以绘制电路图然后给嘉立创去制作,真是让我惊讶。在群里和群友相互交流,每次下班后,我都会仔细的看群友的聊天记录,为啥?第一可以解决我在制作机器狗遇到的问题,第二,遇到群友有奇思妙想的想法的话,偷偷记录下来,加到我的假期狗上[呲牙]。本人还是3D打印爱好者,所以有一台打印机,在机器狗制作的中期,我觉得大家都在制作同样的机器狗外观都差不多,我觉得应该要有自己的创意,相对来说,创意大于技术知识,一个好的创意能够让评委老师眼前一亮。所以我半路上放弃制作狗,利用自己的3D打印机制作机器猫了。在制作的过程中,利用AI给我提供4个腿的尺寸(被AI坑了2次!AI计算尺寸错了!耽误了不少时间)。最后冲刺阶段,我把我想到的都加上去了,比如加彩色灯,猫头可以上下左右动等待,直到最后一个凌晨3点才完工。最后的评选,我竟然拿下了鼓励奖!这下不得不发下朋友圈了[呲牙]。时间来到了嘉立创的PID集训营。同样,我还是认为必须有创意,PID是电机的话题,电机的旋转的,那就可以制作风扇了,正好是夏天,同样,还可以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我制作了个八卦图(3D打印的),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制作的八卦随着速度的变化,还真有那么回事,佩服古人的智慧。风扇制作后,我突发灵感,制作了带有嘉立创logo的箱子,带磁吸 的盖子。在最后的评选中,竟然拿下了2等奖!!!大受鼓舞!嘉立创的实物奖励的非常丰富的!很多。 最近一次的集训营,是制作小智,我是制作的高达哈罗,但是由于我儿子突然早产,27周4天,出生只有880克,极度早产儿,一心只在我家宝宝上,没有时间去弄集训营,最后一天勉强赶上了,很多没有完成。最后拿下了完成奖,也算是完成了[愉快]. 我与嘉立创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篇幅有限,就聊到这里。嘉立创太棒了!!!
硬创社
请问是否有添加“将封装直接导出到Allegro”功能的计划
借助AD可以迂回实现将立创商城的封装导入Cadence,不过还是需要AD软件的参与。请问立创EDA工程师,后续有没有添加“将封装直接导出到Allegro”的计划?#嘉立创EDA#
嘉立创EDA
哪位好心人帮我助力一下嘛,只差5%就可以领劵了,【嘉立创3D打印】免费打样,全国包邮!打印不花一分钱
#嘉立创免费3D打印# #嘉立创3D打印# [大哭][大哭][大哭][大哭][大哭][大哭][大哭][大哭]
3D打印
面板
面板缺少教程,做不出自己想要的立牌,开源工程也很少,可以教一下吗
面板定制
实战派的人脸检测例程添加esp-dl组件重新构建还是找不到头文件
使用的espidf1.10.2的插件版本,我将立创实战派第十三章人脸检测的例程下的 ./13-human_face_detection\components/esp-dl文件夹直接移植到我的工程下 ./lcd_lvgl\face_detect\managed_components/文件夹中,重新构建工程,在who_human_face_detection.cpp中无法找到 "dl_image.hpp"文件,报错如下这是为啥,main文件夹同级的CMakeLists.txt中也添加了其头文件,请问有大佬遇到过这个问题吗
立创开发板
社区数据
今日帖子
-
今日互动量
-
在线人数
-
帖子总量
-
用户总量
-
推荐话题 换一批
#立创开源六周年#
#DIY设计#
#嘉立创PCB#
#嘉立创EDA校园讲师#
#嘉立创3D打印#
#嘉立创免费3D打印#
#高校动态#
#技术干货#
查看更多热门话题
功能讨论
()
主题
打赏记录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4666号 · 粤ICP备2023121300号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侵权举报 · ISO/IEC · Copyright © 2024 嘉立创社区版权所有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8:00 · 联系地址:中国·深圳(福田区商报路奥林匹克大厦27楼) · 媒体沟通:pr@jlc.com · 集团介绍
移动社区